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联系我们

首页>新闻中心>详细内容

浅谈标准草书的缘起和发展

2017年09月13日 17:16:27

       标准草书的缘起:草书文学,是中华民族自强工具。甲骨而还曾篆隶,各有悬针垂露。汉简流沙,唐经石窟,演进尤无数。章今狂在,沉埋久矣谁顾?试问世界人民,寸陰能惜,急急缘何故?同此时间同此手,效率准臻高度?符号神奇,髯翁发现,秘诀思传付。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。
于右任先生作品
这是于右任先生最初题标准草书的一首百字令。在这首百字令里,于先生说明了他编辑标准草书的缘起就是说:1、世界人民争取时间,文字效率,最为重要;2、草书是中华民族自强工具;3、但是草法沉埋己久,无人过问;4、发现了草书秘诀,想传付世人。5、於是成立标准草书社,编辑标准草书。 于右任先生开始倡导,把中国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书体——草书,怎样使它由繁而简,由难而易,由苦而乐,由纷歧而趋于统一,由虚玄而归实用,这就是最终目的。早在20年代末期,他就开始研究草书,致力于草书标准化,规范化的工作。于先生痛感祖国文字书写费时,识难用迟,作为书法的草书,草法混乱,创作更属不易,历来推而不行,与社会的迫切需要很不适应,便在1932年集合了有志于草书的同志于上海创立了“标准草书社”主要成员有胡公石、刘延涛、李生芳先生皆为该社成员。在于先生亲自主持领导下,将历代草书做了一番系统的整 理和总结。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,对前人每一字的结体,以及位于不同部位的部首,将其草法进行分析研究,在前人积累的零散经验的基础上,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共同“代表苻号”在草书中的重大作用,解开了草书古今难传之谜,揭示了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,按照“易识、易写、准确、美丽”为原则选字。终于在1936年6月在上海编定并出版了《标准草书(范本千字文)》截至1964年,在于右任先生逝世前三十余年中,《标准草书》共修正了九次,后又印一次,称为第十次本。

于右任先生出版的标准草书


胡公石出版的标准草书字汇


研究标胡公石先生作为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,解放以后在《标准草书千字文》的基础上做了若干补充,一、增加了“单独符号”部分。增加了一百五十个单独苻号,将使汉字草法标准化、规范化趋于完整。其次“代表符号”由原来的七十四个增加为八十七个。部首由原来的三百四十九个增加为三百八十四个。胡先生鉴于原千字文所选库均出于历代名家之手,是作为标准法帖来看待的,严格按照从历史草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,由胡先生一人写,编著出版《标准草书字汇》,整理编写了六千多标准草书草字。这是胡公石先生为标准草书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的贡献。
我们通过理解标准草书的四原则深入学习标准草书。“易识”就是容易认,文字是一种工具,是实用的,若不易识,就失去它实用的价值。“易写”创草的原因,也就因为正书繁难,所以选择草字,要力求简便。“准确”就是主笔和带笔要分别清楚,符号的系统不要紊乱。“美丽”草书虽然为的是实用,但不美丽就不能广其传而密其用。不过美丽的标准可就难了,各人的看法不同,学历不同,在审查字的美与不美时最难得到一致的意见。美丽这一原则,虽然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,但是在理一方面,卻有共同的理念与如何的审美。标准草书的“略论书理”文内,共分为八项。1、意在笔先,王羲之云:意在笔先、然后作字,又云:“未作之始、结思成矣”古人论书多持此说。2、万毫齐力,书诀云:浆深色浓、万毫齐力。用笔当需如印印泥、锥画沙、力透纸背,皆非万毫齐力,不足以致,侧锋取媚,终为外道。3、变化,王羲之云:平直相似、状如算子,上下方正、前后平齐、此不是书。4、应接,字之点画、欲其相互应接,字有形断而意连者,首尾相应、上下相接为佳。5、忌交,笔有必须相交者,不交则不成字也,有不必交者,而草书行笔速时,偶而相交亦非绝对不可,然若漫无限制,便是恶札!6、忌觸,孙过庭云:连而不犯,王世镗藁诀歌云:锋末勿相犯!7、忌眼多,字中之圈谓之眼,眼多则如绳縈蛇绾,令人生厭。8、忌平行、此亦第三项所谓变化之一,以其所关尤大!
我们如何更好的学习它。于右任先生曾经说过:“余中年学草,每日仅记一字,两三年间可以执笔”。此非妄言,实含至理。按二十年代末于公已是五十四岁的中年,在此之前他是传统八法的高手,在此之后,要开创新局,他必须自觉的摆脱手上八法的习惯,而努力身体力行写出一个准则,让后来者可以遵循,这是可以理解。所以“两三年可以执笔”得出的笔法,用来示范这套新规则,于公从写草书之后,在中锋运笔上,日益精进,一步一步的摆脱北碑的约束,于老的中锋用笔就成了写标准草书的笔法了。
学习了解于右任先生创建标准草书的缘由,还要学习先辈准草书的实践和胡公石先生等先贤的人品。严格要求我们,决不能带着浮躁的情绪写字。更不能有急功近利、追名逐力、急于求成的心态,否则是必然写不好标准草书。要坚持把人格修养,深入学习标准草书和勤奋读书三者紧密结合,注意写字先做人。努力培养我们的高尚人品,在从事书法学习,技艺钻研的同时加强字外功的修炼,力争较丰富的学养促进书艺的提高。
胡公石书法作品
仅以此文纪念胡公石诞辰105周年
作者:戴久林